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科研团队在脑卒中临床研究中获进展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8日 00:3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此次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

  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此次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

  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RCT)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国际认可。该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伟和该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教授刘新峰牵头发起。

  该研究共纳入国内13省31市36家医学中心的340位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到动脉取栓+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最终取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6人和114人纳入分析。它以中国数据,回答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最佳治疗方式这一世界性脑卒中难题,为未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根据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394万,死亡人数达219万。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

  “国际指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动脉取栓治疗的证据一直是不充足的,医生在面对这样的患者时,往往要根据临床经验来选择治疗方式,判断患者能否受益。这不仅是家属的困惑,更是临床医生治疗中的困惑。”胡伟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为全球的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证据。

  “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诊断明确的患者,首选动脉取栓治疗,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策、让更多的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更是对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减轻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胡伟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10月13日电(陶春蓉 孙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国际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

文章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网址: http://www.zgzzzzzz.cn/zonghexinwen/2022/1018/670.html



上一篇:中国医疗团队临床研究解答世界性脑卒中难题
下一篇:安徽医疗团队原创性脑卒中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

中国卒中杂志投稿 | 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 中国卒中杂志版面费 | 中国卒中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卒中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卒中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